
作者:南阳中医药学校招生办 时间:2023-09-27 15:02:41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中医康复技术(720408)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获取1或2个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中医康复知识,具备推拿治疗、艾灸治疗、拔罐刮痧治疗、康复评定、康复治疗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从事推拿治疗、保健按摩、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事业。
(2)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优良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及职业道德。
(3)具有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及为医学事业奋斗献身的精神。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运用推拿、灸法、拔罐、刮痧等技术进行中医康复治疗的能力。
(2)具有运用中药熏蒸、中药外敷、食药养生等技术进行中医康复治疗的能力。
(3)具有运用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技术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康复锻炼的能力。
(4)具有运用阴阳、五行、藏象、整体观念等中医基础知识进行初步体质辨识的能力。
(5)具有运用徒手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测量、肌张力评定等技术进行康复评定的能力。
(6)具有运用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疗法等技术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7)具有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活动、训练的能力。
(8)具有适应中医康复产业发展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应用能力。
(9)熟悉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依法从事工作的能力。
(10)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三个专业(技能)方向的技能要求
医院临床康复方向 | 社区康复方向 | 养老福利机构康复方向 |
1.掌握康复功能评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确定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及主要的障碍情况、判断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分析患者的代偿能力、制订康复治疗计划、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措施。 2.具备基本的中医学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掌握中医康复技能的操作运用。 3.掌握物理疗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及临床运用能力。 4.具备作业治疗的基本操作技术及临床运用能力 5.具备对常见语言障碍的评定及康复治疗的能力。 6.具备心理治疗技术的临床运用能力。 7.具备康复工程技术的临床运用能力。 8.具备对临床各科疾病进行康复的能力 9.爱岗敬业,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 1.具备对社区康复病人进行基本的康复评估和指导的能力。 2.社区常见疾病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运用能力。 3.运用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能力。 4.运用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进行健康管理、亚健康调理的能力。 5.运用中西医基本知识进行健康宣传的能力。 6.爱岗敬业,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 1. 具备对老年康复病人进行基本的康复评估和健康指导的能力。 2.老年常见疾病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运用能力。 3.运用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进行老年人常见疾病康复治疗的能力。 4. 运用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进行老年人健康管理、亚健康调理的能力。 5.运用中西医基本知识对老年人进行生活指导和健康宣传的能力。 6.爱岗敬业,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
六、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专科:中医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
高职本科:康复治疗、健康管理
普通本科:康复治疗学、健康服务与管理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 学时 |
1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2 |
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2 |
3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2 |
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2 |
5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60 |
6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28 |
7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28 |
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会使用office软件编辑文本,运用PowerPoint 进行多媒体制作,掌握Internet应用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技能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 64 |
9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28 |
10 | 艺术鉴赏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32 |
11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并注重培养学生读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历史学习材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 32 |
(二)专业核心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解剖学基础 | 系统阐述人体基本组织及运动、神经、感官、血液和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营养及代谢、泌尿、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 96 |
2 | 中医学基础 | 系统介绍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中医学对人体生理和对疾病及防治的认识。本课程旨在学生树立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 64 |
3 | 生理学基础 |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掌握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能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各种生理现象,为学习康复专业知识奠定理论基础。 | 64 |
4 | 中药与方剂学 | 讲解常用中药的性味、功效及方剂的主治病症、病理、治法和重要配伍等。 | 64 |
5 | 经络腧穴学 | 经络、腧穴的基本理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走向、分布规律;十四经常见腧穴定位及主治病症;常见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主治作用;标本与根结理论及经络的现代研究。 | 64 |
6 | 中医康复概论 | 介绍中医康复保健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等,为后续学习中医康复技术打下基础。 | 64 |
7 | 临床疾病概要 | 介绍临床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发生机制。 | 72 |
(三)专业方向课程
1 | 康复评定技术 | 康复评定技术是一门研究人体功能障碍和潜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医学学科,康复评定技术包括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实施检查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解释,并借此制定出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它是制定康复目标及康复治疗计划的重要依据。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康复功能评定的基本概念,以及临床上通用的评定方法和评估量表,初步掌握识别、测量、分析和判断功能障碍的方法和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和相关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起着良好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 64 |
2 | 运动疗法技术 | 了解各种运动疗法的作用机理。掌握常用运动疗法操作要点。能为患者进行各种牵伸手法治疗、关节松动术、牵引术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和肌张力训练、有氧训练、呼吸训练、放松训练、平衡与协调训练、转移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等。会合理运用运动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 64 |
3 | 作业治疗技术 | 了解作业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熟悉治疗性作业活动、日常活动能力的训练、感觉障碍的训练、认知作业疗法及知觉能力的训练、辅助技术等常用作业疗法的基本知识。能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会合理运用作业治疗仪器设备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 64 |
4 |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 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是基本理论,主要是实用的基础理论;中篇是常用技术,包括精神情志、饮食药膳、传统功法、生活起居、中医审因和中医特色等养生康复技术;下篇是实践运用,主要是常见疾病的中医养生康复技术运用。 | 64 |
5 | 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 主要讲授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心理治疗技术及康复工程技术等现代康复医学主要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96 |
6 |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 介绍实用传统康复技术及其应用,如推拿治疗、灸法治疗、拔罐治疗、刮痧治疗等,注重各种传统康复技术在常见疾病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形成整体康复和辨证康复的临床康复思维,具备综合运用现代和传统康复基本技术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功能康复的能力。 | 64 |
7 | 临床康复 | 以临床各科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为中心,从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临床诊断和治疗、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等几方面进行描述,重点突出康复治疗。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各科疾病的康复治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使学生成为面向各级康复诊疗机构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康复治疗专门人才。 | 96 |
8 | 社区康复 | 主要介绍社区康复的基本内容及方法,社区康复管理与工作评估,社区常见疾病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健康教育等。 | 32 |
(四)选修课
1 |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 主要介绍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防治及免疫学的有关知识,为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 32 |
2 | 病理学基础 | 使学生通过学习基本的病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及发生发展规律,学习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联系,培养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与疾病和严谨认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态度,培养积极对待和正确认识疾病的意识,能够初步运用病理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解释相关的临床问题,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 32 |
3 | 卫生法规 | 主要就介绍现代医学发展中的伦理道德和常用公共卫生法规、常用医疗法规、药品管理法规、常用医院管理法规 | 32 |
4 | 医学伦理学 | 包括医学伦理理论与实践。主要介绍了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医学人际关系伦理、临床医疗伦理、生育、生殖及医学中的性伦理。 | 32 |
5 | 推拿学 | 上篇为推拿手法基础,介绍了推拿手法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手法练功。中篇为成人推拿手法,介绍了基本手法、复合类手法与其他类手法、手法操作和应用练习。下篇为小儿推拿手法,介绍了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特定穴及其推拿手法。附篇为职业按摩师推拿手法,包括足部按摩手法、踩跷法、美容按摩手法等内容 | 32 |
五)毕业实习
第三学年安排顶岗实习,共40周1040学时。在各级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疗养院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八、教学时间安排及学分要求
(一)教学时间安排
共安排教学67周(共四学期,第一、四学期教学周分别为15周、16周,第二、三学期教学周各18周),考试4周,毕业实习40周,国防及入学教育3周,毕业教育1周,假期27周,机动2周(用于安排见习或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专业进程表
科目 | 课程编号 | 课 程 | 学分 | 学 时 数 | 考核方式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总计 | 讲授 | 实践 | 1学期 | 2学期 | 3学期 | 4学期 | 5.6学期 |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40周 | ||||||||
公共基础课程 | 22010101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 | 2 | 32 | 24 | 8 | 考查 | 2 | ||||
220101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 32 | 24 | 8 | 考查 | 2 | |||||
22010103 | 哲学与人生 | 2 | 32 | 24 | 8 | 考查 | 2 | |||||
2201010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2 | 32 | 24 | 8 | 考查 | 2 | |||||
22010105 | 语文 | 10 | 160 | 128 | 32 | 考试 | 6 | 4 | ||||
22010106 | 数学 | 8 | 128 | 96 | 32 | 考试 | 4 | 4 | ||||
22010107 | 英语 | 8 | 128 | 96 | 32 | 考试 | 4 | 4 | ||||
2201010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4 | 64 | 32 | 32 | 考查 | 4 | |||||
22010109 | 体育与健康 | 8 | 128 | 128 | 考查 | 2 | 2 | 2 | 2 | |||
22010110 | 艺术鉴赏 | 2 | 32 | 24 | 8 | 考查 | 2 | |||||
22010111 | 历史 | 2 | 32 | 24 | 8 | 考查 | 2 | |||||
小计 | 50 | 800 | 496 | 304 | 22 | 18 | 4 | 6 | ||||
专业核心课程 | 22020201 | 解剖学基础 | 6 | 96 | 64 | 32 | 考试 | 6 | ||||
22020202 | 中医学基础 | 4 | 64 | 48 | 16 | 考试 | 4 | |||||
22020203 | 生理学基础 | 4 | 64 | 48 | 16 | 考试 | 4 | |||||
22020204 | 中药与方剂学 | 4 | 64 | 48 | 16 | 考试 | 4 | |||||
22020205 | 经络腧穴学 | 4 | 64 | 48 | 16 | 考试 | 4 | |||||
22020206 | 中医康复概论 | 4 | 64 | 48 | 16 | 考试 | 2 | |||||
22020207 | 临床医学概要 | 4 | 64 | 48 | 16 | 考试 | 4 | |||||
小计 | 30 | 480 | 352 | 128 | 10 | 14 | 4 | |||||
专业方向课程 | 22020301 | 康复评定技术 | 4 | 64 | 48 | 16 | 考试 | 4 | ||||
22020302 | 运动疗法技术 | 4 | 64 | 48 | 16 | 考试 | 4 | |||||
22020303 | 作业治疗技术 | 4 | 64 | 48 | 16 | 考试 | 4 | |||||
22020304 |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 4 | 64 | 48 | 16 | 考试 | 4 | |||||
22020305 | 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 6 | 96 | 64 | 32 | 考试 | 6 | |||||
22020306 |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 4 | 64 | 48 | 16 | 考试 | 4 | |||||
22020307 | 临床康复 | 6 | 96 | 64 | 32 | 考试 | 6 | |||||
22020308 | 社区康复 | 2 | 32 | 24 | 8 | 考试 | 2 | |||||
小计 | 34 | 544 | 392 | 152 | 16 | 18 | ||||||
选修课 | 22020401 |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 2 | 32 | 24 | 8 | 考查 | 2 | ||||
22020402 | 病理学基础 | 2 | 32 | 24 | 8 | 考查 | 2 | |||||
22020403 | 卫生法规 | 2 | 32 | 24 | 8 | 考查 | 2 | |||||
22020404 | 医学伦理学 | 2 | 32 | 24 | 8 | 考查 | 2 | |||||
22020405 | 推拿学 | 2 | 32 | 24 | 8 | 考查 | 2 | |||||
小计 | 10 | 160 | 120 | 40 | 6 | 4 | ||||||
课内总学时及周学时 | 122 | 1952 | 1312 | 640 | 32 | 32 | 30 | 28 | ||||
集中实践环节 | 22010501 | 入学教育 | 1 | 1周 | 1周 | 考查 | ||||||
22010502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2 | 2周 | 2周 | 考查 | |||||||
22010503 | 综合实训 | 5 | 5周 | 5周 | 考查 | |||||||
22010504 | 毕业实习(含毕业教育) | 40 | 40周 | 40周 | 考查 | |||||||
小计 | 48 | 48周 | 48周 | |||||||||
总计 | 170 |
九、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程按照康复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提倡早期接触工作实际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教学管理
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教学管理细则或实施办法,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整的教学文件及相关教学资料。要合理调配教师、实习实训场地、仪器设备,以及图书资料、数字化教学等教学资源,为课程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主要教学环节应有科学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教学质量检查、分析和监控制度化,执行规范、严格并有创新。要及时、系统地搜集和分析教师、学生以及行业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要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十、教学评价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有教师和学生参与,也要注意吸收家长和行业企业参与。应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校内校外评价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评价与学业考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应体现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括测验、观察记录、查阅实习手册等;结果性评价包括课程结束考试和毕业综合考试等。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知识在岗位工作实践中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认真负责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医疗安全、与人交流、人文关怀、团队合作等的职业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毕业实习主要科目应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方式应按照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由各校制定具体的评价办法和实施方案,主要对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任务完成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完成后应进行考核分析,要将分析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相关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并将其用于改进教与学。毕业考试科目: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临床疾病康复学。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国家认可的推拿师、按摩师资格证书。